五月 10, 2010

盒子

小明和阿毛最近正在玩一个游戏,他们手里各拿一个盒子,盒子里的内容只自己看,其他人谁想看都不让, 盒子里可能放着任何东西,也说不定什么都没有是空的,但是他们两人约定,把盒子里的东西叫做“甲虫”。于是他们就一天到晚甲虫来甲虫去玩的很开心。而其他人根本不知道他俩在说什么。

上面的故事是一个譬喻。

盒子指代的是某人的内在感觉。

甲虫是社会规范里对这个感觉的称呼。

比如说小明很痛,这个情绪是他的主观经验,其他人无法体验,小明说自己很痛的时候,他其实完全不知道阿毛对应的盒子里藏的是什么。为了保证这个沟通是有意义的,只好认为“难过”这个词语表示的涵义,和某人的内在主观经验无关,而是由社会规范所决定的。然后大家在慢慢通过各种感觉的外在表现和词语互相匹配,对应到自己的内在经验之中。

=======我是借题发挥分割线========

维特根斯坦的甲虫是一个很有名的思想实验。不过抛开它的各种哲学涵义,这种盒子里装不同东西,其实在现实生活里能找到很多类似的现象,比如绝大多数文化都认为应该尊敬逝去的先人,我天朝上国自然是厚葬,某些地方可能是让尸体被老鹰啄掉,某食人生番说不定认为把尸体吃掉才是最尊敬的。这种情况下,盒子是主流,里面的内容是不用太在意的细节。

但另外有些时候,内容还是必须注意的,尤其是一些比较模糊不清的概念。

举个最近的例子好了,某历史论坛突然出现一个超长贴,根据经验我们知道,十有八九是有人开始在里面掐架拍砖了,一看标题,明白了,“oo和xx哪个称得上是名将”,进去一看,果然,最开始几页都是鸡同鸭讲隔空舞拳,后面终于开始讨论名将的标准了,比如以少胜多和建功立业哪个更名将等等之类,这个标准基本是没办法统一的,于是到后面自然而然的就跑题了。

如果最开始大家就亮一下自己的define,发现定义不统一,讨论的基础不存在,基本就消灭掉了大多数无聊的口水战。

所以现在看到一些意义不明的词汇经常在使用就很焦虑,比如,人民啦社会啦国家啦等等之类,幸好这些词语听得比较久,已经产生了抗体,忽略掉就行了。相对的,民主啦法制啦自由啦,这些似乎不假思索就可以顺理成章在很多场合使用的词语又开始困扰我了。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