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 24, 2007

920读报有感

亚里士多德这个老头曾经研究过为什么思考哲学的人大多数是僧侣.他的研究成果是这样的,哲学这个东西有些难度又不能产生什么实际的用途,它属于一种高层次的消遣.能进行这种消遣的人必须不愁吃穿同时拥有大把花不完的时间.这个限定马上就排除掉了诸如农夫渔民之类为广大劳动人民所喜闻乐见的职业,这些职业永远都处于时间和结果的两难之中.----很多年以后的一个后世心理学家叫马洛斯的人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扩展了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说法.

公孙龙.坚白论
“堅、白、石、三,可乎?”
曰:“不可。”
曰:“二可乎?”
曰:“可。”
曰:“何哉?”
曰:“無堅得白,其舉也二;無白得堅,其舉也二。”
曰:“得其所白,不可謂無白。得其所堅,不可謂無堅。而之石也,之於然,非三也?”
曰:“視不得其所堅,而得其所白者,無堅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堅。得其堅也,無白。”
曰:“天下無白,不可以視石。天下無堅,不可以謂石。堅白石不相外,藏三,可乎?”
曰:“有自藏也,非藏而藏也。”
曰:“其白也,其堅也,而石必得以相盛盈,其自藏奈何?”
曰:“得其白,得其堅,見與不見離。不見離,一一不相盈,故離。離也者,藏也。”
曰:“石之白,石之堅,見與不見,二與三,若廣修而相盈也,其非舉乎。”
曰:“物白焉,不定其所白。物堅焉,不定其所堅。不定者兼,惡乎其石也?”
曰:“循石,非彼無石,非石無所取乎白。(堅、白)石不相離者固乎。然其無已。”
曰:“於石一也,堅白二也,而在於石。故有知焉;有不知焉,有見焉,有不見焉。故知與不知相與離,見與不見相與藏。藏故,孰謂之不離?”
曰:“目不能堅,手不能白。不可謂無堅,不可謂無白。其異任也,其無以代也。堅白域於石,惡乎離?”
曰:“堅未與石為堅,而物兼。未與物為兼,而堅必堅─其不堅石、物而堅。天下未有若堅而堅藏。”
“白固不能自白,惡能白石物乎?若白者必白,則不白物而白焉,黃黑與之然。”
“石其無有,惡取堅白石乎?故離也。離也者,因是。”
“力與知,果不若因是。且猶白以目見,目以火見,而火不見。則火與目不見而神見。神不見,而見離。”
“堅以手,而手以捶,是捶與手知而不知。而神與不知。神乎,是之謂離焉。”
“離也者天下,故獨而正。”

上面这两段东西告诉我们的是:古时候的外国老头就明白,人吃饱了饭又有时间的话就会开始胡思乱想一些奇怪的东西,而这些奇怪的东西对社会风气的影响是极为恶劣的.所以作为主事者来说,应该极力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千百年下来人们也提出了各种方法.首先自然是斩草除根让人们吃不饱饭,这样自然就没时间胡思乱想,但是却有个副作用--万一另外有个人号称能让人吃饭,原先的主事者就会被赶下台,所以这个方法普遍都不是很能行.第二个方法则是大家一直在用的"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思想框架统一了,自然就会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古时候各种光辉璀璨的事迹就不用多说了,外国垄断注释经文的权力,国内是科举时候五经正义之类的官方认定考试参考书,形式上都差不多.现在随便胡扯一下最近几年这方面的工作情况.

.....
.....
.....
(时间紧任务急,跳过不和谐的部分)

改版的马列主义和民族主义都不管用,最后只好还是回到老路线,只能靠古典礼法的回归来震住场子,宣扬道德的作用了.古时候有烈女经的各个人物和二十四孝等等模范典型,现在当然要与时俱进八荣八耻,这个模范典型前几年被称作感动中国的xx人物,今年叫做xxx道德模范.应该说大部分人物都还是符合人们对一个楷模的预期,但其中也是混进了一个奇怪的角色,比如刘玉莲,一个不负责任到过失杀人地步的母亲,居然也成了模范,真是让人搞不懂.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