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mblogger那段,我的部落格生涯算是04年12月份在msn spaces开始的,半年之后,因为msn限制太多,连个js都不能随表贴,于是在八月份转移到blogger.com的ftp发布至今.
blogger自上次的大升级以来,blogspot方面做了很多改进,而ftp发布部分一两年来都没什么动静.直到前几天,blogger.com终于宣判了ftp发布方式的死刑.
将来一段时间里,blogger.com会继续有升级--可能还会包括panel部分,如果维持ftp发布,需要重写大量的代码,他们衡量了一下,为了区区千分之五的用户而另外弄这个东西不划算,于是决定3月26日停止ftp发布功能.
权衡了一下两个方案,自己另外建wordpress太麻烦了,还是选用custom domain.虽然它用的ghs一直是在gfw枪口下挣扎求生.不过现在风声紧,迟早上外国网站都得挂代理,被封与否其实也没差.
现在已经把旧的blog地址做了转向到新地址,feed地址还是原来那个.不管是网页浏览或者使用阅读器,都没什么影响.
目前暂时用的是blogger某默认模板,挺难看的,时间到了再重新处理一下.另外作个标记,之前看到gatesnotes左边导航栏效果还挺喜欢的,别忘了抄过来.
一月 25, 2010
有钱没文化
就用诺基亚.没错,现在我又是诺基亚的用户了.可惜的是,我既没有钱,又没什么文化.



我以前都是个守旧派,死命抗拒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大潮,直到03年的8月,才有了我第一个手机,nokia 8250.回到学校弄了张sim卡,充值50块钱,三个月不继续充值号码就要作废的时候,余额还有40多块.使用率既然不高,那么这个手机最后陪了我将近五年才浮云,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了.
2008年2月,我正犹豫着是不是要加入苹果教的时候,8250很善解人意的坏掉了,于是,很顺理成章的迎来了我第二个手机iphone.
上个星期,被放到外套口袋iphone不幸被小偷光顾,第二天,买了我的第三个手机nokia 1202.各种性能大致和第一个手机相当,价格是第二个手机的二十分之一.
尽管如此,1202比起iphone还是有很多优点的,比如说,比它轻,比它薄,比它省电,比它信号好,比它声音大等等等等.不足方面当然有,具体说来嘛.......一边是1202,一边是iphone,你看会有什么不足?凡是能想象的,差不多都在了.
近未来的时间里,我大概不会有换手机的计划了.我对将来的手机的要求其实比较苛刻,虽然可描述的硬性要求倒是很大众化.能做到轻,薄,大屏幕这三点就及格,轻薄能过滤掉所有用实体键盘的手机,除此之外,市面上够档次的智能手机基本都过线,但它还得符合我心中某个游移不定关于"酷"的概念才行.经过iphone的洗礼之后,眼界提高不少,目前所有智能手机包括iphone 3gs在内,都不够酷.
希望两到三年之内能出现满意的手机,让我可以把nokia1202换掉.
一月 16, 2010
gole
google宣布可能撤出中国.....blahblahblah
google多么牛逼多么重要....blahblahblah
土共多么傻逼....blahblahblahblah
以上三部分略过。今次重点是猜测接下来的发展,以及可能的应对方法.
这个事件的双方是google和土共,米国爸爸虽然是很硬的后台,不过现在还没来到舞台中央.目前的发展暂时还是取决于这两方面的态度.
google主动出击姿态强硬,blog宣言里没留什么后路.如果在一个月之后,不管协商成功与否,还存在"部分搜索结果根据当地法律未予显示",那么整个事件就变成个大笑话.google把所有人都涮了一遍.
土共方面的态度,可以从外交部的发言观察.姜瑜在星期四的发言,基本是重复了当年秦刚在"你有没有孩子"之后所表达的立场.唯一称得上改变的是多了"努力创造健康有利市场环境"和强调"欢迎国际互联网企业在中国依法开展业务".土共很显然会维持之前总体的互联网审查政策,但是可能在一些细节方面会做些小让步。
至于这些小让步,会不会达到允许google向大陆用户显示完整搜索结果的地步.在保守势力大行其道的今天,答案恐怕很明显.米国爸爸不深度入局的话,结果基本就是google显示结果,g.cn被拔网线.google.com在将来的某一天被封。
这时候我们需要高速稳定的代理。
奥运会之前,互联网上风声鹤唳,不过大家都互相安慰,过奥运就好了,结果我们在第二年迎来了二十周年纪念日.这时大家不安慰了,因为都知道,土共绝对不会放宽对互联网的限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只会抓住每个机会继续勒紧互联网脖子上的绳索.
google今次的举动,或者说米国爸爸今次设的局,虽然存在万分之一的可能性让他们放松绳子,但更多的是加紧他们勒绳子的速度,阶级斗争的弦越绷越紧,直到最后把中国大陆变成大号的新疆.根据里屋某人介绍新疆的情况,那时候普通用户将不存在直接访问国外网路的可能.唯一一个可行性较高的方案,只剩下找个大型外企的朋友,让他用自己的机器做跳板让你上网.
这时候只能想办法出国了.
努力学习拿哈佛offer也好,勤勤恳恳赚钱投资也好,被谷歌中国录用后全球转岗也好,考上公务员拼命贪污也好,生孩子将来以亲属身份出去也好.
请大家从现在开始努力吧.
google多么牛逼多么重要....blahblahblah
土共多么傻逼....blahblahblahblah
以上三部分略过。今次重点是猜测接下来的发展,以及可能的应对方法.
这个事件的双方是google和土共,米国爸爸虽然是很硬的后台,不过现在还没来到舞台中央.目前的发展暂时还是取决于这两方面的态度.
google主动出击姿态强硬,blog宣言里没留什么后路.如果在一个月之后,不管协商成功与否,还存在"部分搜索结果根据当地法律未予显示",那么整个事件就变成个大笑话.google把所有人都涮了一遍.
土共方面的态度,可以从外交部的发言观察.姜瑜在星期四的发言,基本是重复了当年秦刚在"你有没有孩子"之后所表达的立场.唯一称得上改变的是多了"努力创造健康有利市场环境"和强调"欢迎国际互联网企业在中国依法开展业务".土共很显然会维持之前总体的互联网审查政策,但是可能在一些细节方面会做些小让步。
至于这些小让步,会不会达到允许google向大陆用户显示完整搜索结果的地步.在保守势力大行其道的今天,答案恐怕很明显.米国爸爸不深度入局的话,结果基本就是google显示结果,g.cn被拔网线.google.com在将来的某一天被封。
这时候我们需要高速稳定的代理。
奥运会之前,互联网上风声鹤唳,不过大家都互相安慰,过奥运就好了,结果我们在第二年迎来了二十周年纪念日.这时大家不安慰了,因为都知道,土共绝对不会放宽对互联网的限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只会抓住每个机会继续勒紧互联网脖子上的绳索.
google今次的举动,或者说米国爸爸今次设的局,虽然存在万分之一的可能性让他们放松绳子,但更多的是加紧他们勒绳子的速度,阶级斗争的弦越绷越紧,直到最后把中国大陆变成大号的新疆.根据里屋某人介绍新疆的情况,那时候普通用户将不存在直接访问国外网路的可能.唯一一个可行性较高的方案,只剩下找个大型外企的朋友,让他用自己的机器做跳板让你上网.
这时候只能想办法出国了.
努力学习拿哈佛offer也好,勤勤恳恳赚钱投资也好,被谷歌中国录用后全球转岗也好,考上公务员拼命贪污也好,生孩子将来以亲属身份出去也好.
请大家从现在开始努力吧.
一月 11, 2010
外来语
中文里有许多词是洋文音译,或者用日语的汉字词汇.这部分词语叫做外来词,大部分产生于一百多年前西学东渐的年代.
除了这些词语以外,中文语言里还有其他部分也是受其他语言影响而来的.
比如他她,后面那个是上世纪产生的.如果不把它视作落单的词汇,而是一个字的变化,就能看到它们的渊源所在.汉语里本来是没有这种分成阴性阳性的代词,这大约是当年人们根据法语的文法创造出来的,当时也是受到攻击甚多.
有这个她字当然是方便很多,不过如果没有,和男性一样也用"他"来指代,除开习惯方面的因素,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有个例子可以作为对比:台湾的综艺节目字幕里,似乎是连你妳都是分开用的.想象一下这个东西如果要开始在大陆推行,阻力也必定也是相当的大.好好的一个字,干嘛拆成两个.
不过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词汇一般来说总是向内涵扩大外延缩小的方向进化,多义词渐渐只剩下最主要的那个意思,从而携带更大的信息量,单个的词汇不必太多参考上下文.从这个角度看,把男性代词和女性代词分开也是个有效率的做法,至于为什么不用鲁迅惯用的"伊'而是生造出一个"她"来,大约也是她更加符合口语习惯吧.
第三个部分的影响,就来到被陶杰称为下等中文的地方了.
有 一 場 戲 , 女 主 角 高 圓 圓 向 一 批 婦 女 演 講 , 宣 稱 皇 軍 要 她 們 其 中 一 百 人 , 自 願 做 慰 安 婦 。 高 圓 圓 的 對 白 有 一 句 : 「 這 就 意 味 着 你 們 是 為 了 大 家 犧 牲 。 」 什 麼 叫 「 這 就 意 味 着 」 ? 這 是 當 前 大 陸 流 行 的 惡 性 西 化 詞 彙 , 由 Which Means 、 This Means 的 英 文 硬 譯 過 來 。 三 十 年 代 的 中 華 民 國 , 中 國 人 無 論 有 沒 有 教 養 , 是 不 會 說 出 這 種 三 流 四 不 像 的 下 等 中 文 的 。
先不说那些大行其道有些人甚至还刻意为之的"翻译体",就"意味着""如此的..以至于"等等几乎可以透过它们直接看到英文的句式,在日常使用中也有点普遍开来.
尽管汉语里原本就有更能表达同样含义的文法,但是很多人对中文掌握不够好或者其他原因,选择迁就其他语言的结构而改变遣词造句的方式.这也是外来语言对中文潜在的影响了.
这个方向的发展让人有些不舒服,不过也没必要对之大加批判.语言本身就是一直在发展变化的,语言的生命力也正体现在这一点,符合语言自身规律的东西,不管你反不反对,自然会被保留;不符合的东西,即便有权力机构的强势推行,也是无处容身,比如已经成为黑历史的第二代简化字.
所以嘛,对这个外来语或者火星文脑残体乃至将来00后们会发明的其他表达方式之类,不必太大惊小怪,想用就用,不用拉倒.语言的进化本来就是通过每一个具体使用者如此这般的选择来进行的.
一月 04, 2010
2010
似乎就在不久以前,这个年份还属于各种幻想作品里的近未来,但突然之间,它就直接冲到了眼前,让人有点不知所措.
二十一世纪一零年代.怎么样,很科幻吧.那就趁这个机会展望下未来好了.
根据科幻作品里对未来设想的经验,一般来说,在比较短的时间比如十几二十年里会低估科技的进展,而距离比较远的部分,又会高估发展的速度.
(比如基地三部曲是四五十年代的作品,当时阿西莫夫想象的高速信息流通方式:街上有自动印报纸机器,随时印刷最新新闻,路人可以随便拿)
希望我期待的东西会比我想象的更快实现,因为自觉这部分幻想还是颇为切合实际的.
增强实境
这已经很现实了,比如android的那个软件,拍摄商标获得相关wiki信息,以及iphone上的一堆其他软体.用手机实现还是显得稍微麻烦一些,将来应该会被眼镜或者龙珠里战斗力观察器之类的物品所代替.到时候可以产生很多种非常实用的功能,比如结合lie to me的研究成果,可以随时知道是不是在撒谎;或者看行程表就能知道几分钟之后你想坐的公交车就会到站.
上面都属于比较现实的部分,我幻想的和它略有不同.我希望将来人们必须把眼睛换成某种义眼才能实现这个功能.
(这个时候应该配个攻壳机动队巴特视角的图片,不过手边没有,就拉倒算了)
然后有一部分人觉得这个很有用,于是让自己孩子在婴儿时期就进行这个手术---眼睛这个东西似乎大小基本固定,所以小时候脸蛋还没变成大饼前眼睛会显得特别大---被称作摘礼,然后和当年割礼的犹太人一般经受各种歧视,数千年后终于媳妇熬成婆能在暗中掌握世界等等之类.
然后是隐私部分.其实攻壳机动队里已经有一集说过这个问题,有人偷偷截流转发数据之类的.现在嘛,根据时代的发展,自然有另外套路,比方说有个公司叫glegoo,免费为你提供义眼以及相关数据服务,条件是获得你看到的所有数据.它们保证收集这些东西只是为了给你提供自动匹配文字链接广告.
最后是哲学部分了,如果知道自己得到的永远只是一连串数字信号,以及有人可能篡改上面的内容,如何分辨真实和虚幻呢.或者说,如何定义真实和虚幻呢.
project natal
起因是iron man电影里罗伯特唐尼的实验室,他的设计电脑,由语音和动作控制.本来这也只是一般的幻想套路,不过不久之后微软就公布了他们的project natal.
这是一个xbox360的扩展套件,用摄像头能监视动作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宣传影片里有女孩左右摆动手掌来选择菜单的部分---有点像苹果的coverflow但比它酷一百倍---我立即想到的现实应用是视力检查表,有这个东西就不用麻烦一个医生站在那边拿棍子指来指去了.
话说电脑近数十年来在输入设备方面都没什么大发展,让数十年前的科幻作家们痛心不已.有了project natal,能吸收两米下的氮磷钾,就可以一边对着空气做各种奇怪的手势或者姿势一边在那里自言自语.以这种旁人看起来像个神经病的方式操作电脑或者游戏机,这应该比双手如飞在键盘上啪啪啪更加有一些未来感.
说到奇怪的手势和自言自语,突然想起什么地方看到的一个设定,还蛮有新意的.
dnd的魔网其实是一台行星全方位防御系统,升级是因为你获得了更高的权限.你使用火球魔法时,双手结印口中大声咏唱咒语"以xxx之名,翻亚波".那其实是防御系统喷火装置的project natal启动方式.咒语的前半部分是登录口令,后半部分是失传的古代语言.
订阅:
博文 (Atom)